已经习惯了在午饭过后,午休之前,一个人去足球场转悠,绕着跑道顺时针转一圈,再逆时针转一圈,顺便的,边走边听歌,在阳光底下沐浴,去享受自然的温暖。
我想,如果是在南方,听起这首(童年)如此经典的校园歌曲,那就真的有味道了。
大概在还没有来到北方之前,每当说到北京时候,第一反应是天安门,因为小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我爱北京天安门。
那时候老师没有到过北京,所以老师说,希望我们长大后都可以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现在,不可否认,这的确已经成为北京城的标志。
天安门,任何人来到北京都应该去,是必须的。
但我想说的一个地方,是北京颐和园。
作为封建皇朝的巅峰,家天下的极致。本来皇冠是属于圆明园的,可惜毁于乱世,是天妒英才。现在只能依靠颐和园来撑起这一门面,还好不致于丢人现眼。虽然不能做到底气十足,但也可以理直气壮了。
每次重游,颐和园都是给我烙印气宇轩昂的第一感觉。一缕风,一线阳光都飘浮着皇族才具有的富贵气息。游走在园里,可以让人想到,北京的皇家园林群其实就是缩小版的大清皇朝锦绣江山,不仅坐在紫禁城里统治一个国家,还要在这些园林中感受大好河山。
颐和园,让我感受到一种南方的亲切,还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慰藉。
有一个月夜,满大街仰望都可以看到繁星闪烁。
我不知道一时兴起还是雅兴大发,点上一支烟就去穿越北京城,差点儿就去了首都机场。
如果碰巧午夜的航班就要飞往上海,我都想好了明天早上一定要到外滩喝上一杯早茶,对上海说声早安。
如果不是东直门外大街的一夜,我都不知道如何去抚慰北京的脸庞。
每当我想起来,不为什么,只为小饮怡情,从西城到东城,穿越一座城。我一直都想好好的醉上一回,买醉一次也好,我不知道如果烂醉之后走在北京街头会有怎样的感觉,我就真的买了一瓶牛栏山二锅头。但已经记不起,我是怎么喝完。我只记得,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地安门。
曾经不论是极其严重的跑调唱过Onenightin北京,而我那时却是走在广州的大街,多少都让我觉得没有想唱的那种韵味。
有时候不得不说就是这么巧合,正如我走在地安门内大街,就有人在放这首歌,而我也不知不觉地跟着哼唱。
而今,我早已从山坡上走下来。
我记得那一天走下大理石的阶梯,脚步似乎在聆听着一层层的倾诉,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太多的记忆交织在迎曦风中,飘荡着逝去的岁月,那些朦胧的憧憬,就似纷纷落叶,静谧地沉睡在幽幽小径,叶落了曾经的幽梦。梦里有那走过的足迹,有那飘舞的身影,也踏碎了点点滴滴。
山坡下的木棉花现在应该开了。
花的凋零,是忍受了又一季寒冬煎熬后,又会扬起灿烂的笑容。那么美,却也若隐若现过去的哀伤,在紧紧拥抱枝叶,于风中摇曳,荡漾着说不出的再见,心是难掩的波澜情。
曾经在山坡上的所有压抑,时光毫不留情,依依碾碎。曾经有过的惨败,却都已经深深埋葬右江河谷。
我始终觉得那不是一场滑铁卢,也许只是阿尔卑斯的冰雪太怡情,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曾经的抉择,有过多少彷徨都已成了忆往昔,我不知道多少年后想起来是否酸涩。那么就让叹息润泽过去的茫然,浇灌一路的成长。过去的让它过去,笑着面对选择的道路,走下去。
我曾经在山上,一个祈福的地方。
天鹅之城,伴随着我长大,离开时候,鹅城建市十周年,是那么年轻,而我却染上了一座城的风霜,带去了北方。在这座城市里,交织着许许多多过去的生活碎片,我的回忆还都凝聚在其中。有着我开始的故事。结局,似乎没有。
那年坐在南方高中考场里,高考从此铭记心底。
这年坐在北方大学宿舍里,祭奠逝世了的青春。
有的人抽烟,是在诉说他的寂寞。有的人抽烟,是在吐纳他的伤愁。有的人抽烟,却只是沉浸在尼古丁的刺激中,含糊的修饰着模样。还有的人抽烟,萦绕着无尽的思绪与感怀。
我一直在思考,每当我轻轻地点燃一支经典,牵扯这种问题的意义何在。
也许,生活就似一支烟,燃过一圈火亮飘零一圈灰烬。人生好比这一长度,燃烧到了尽头,也就结束了。然而,抽烟始终由自己来说了算,生活也就如此。
一个从来不抽烟的人,不会知道烟里的世界,一个沉迷在香烟里的人,那是属于被这个世界遗落。
只有懂得了生活,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因为懂得了生活,所以坚定了人生方向。
人的一生,当站在此岸遥望彼岸,仰视人生漫长与短暂的时候,看到的只有苍白,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去烙印自己的风景,镌刻自己的画轴,留下人生的意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
人生可以不抽烟,但绝不可以不懂如何去抽烟。既然都可以有高雅的寂寞,那么就可以有品位的抽烟。
只要有了积极乐观的品位,才是学会去对待,对待生活,对待这一生。
然而这香烟,始终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它的成长历程,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过渡,轻烟袅袅、太多的深邃,呛嗅海洋与大陆彼此爱恨情仇,罪恶染过了碧空,残留璀璨的血色。
在五月底,我无意中了解到,有一天叫做,无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