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来什么样的帝王都有:勤*爱民的,开创历史的,荒淫无度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也比比皆是。
暴虐的商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这些帝王为了爱妃都甘心做一个昏君。
可同样是爱美人,但是能做到为了国家亲自下令杀了爱妃的帝王是不是就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皇帝,下令杀了自己最心爱的皇后。
01少年奇才孝文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百五十多年里,一共出了十三位皇帝,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
虽然是一代英主,但拓跋宏的童年比较凄惨,他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下旨赐死了他的生母。
和清朝时期的“母凭子贵”不同,魏国那时候规定哪个皇帝当太子,母亲就必须死,为的是防止妃子挟皇子干*,为祸江山。
被选为太子的小拓跋宏自然也逃不掉这样的命运,彼时的他只有三岁,也就是意味着他三岁就没了母亲。
于是他的父亲献文帝就将他交给了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冯太后照顾,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虽然献文帝不想管事但他又不肯完全放权,当时他统治时期北魏连年水灾、旱灾不断,赋税高,租赋也重,官吏还经常搜刮民脂民膏贪暴至极,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所以当时很多族人为了生活都曾揭竿而起反抗过献文帝的昏庸,战事不断,可以说北魏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动荡之中。
冯太后见这个皇上身居帝王位却无帝王心,对江山不管不顾还把控着朝*,很是恼火,于是这个强势的女人决定结束这样的局面,改变这个国家的历史。
有一次她偷偷命人给献文帝下了*,献文帝死后,她开始专心辅佐十岁的太子拓跋宏。
有了冯太后的足智多谋和*辣的手段,当时的北魏举国上下无人不服,朝中局势也算稳定。
少年的拓跋宏天资聪颖很受冯太后喜爱,在冯太后的教导下他能文能武,各项才学都进展得突飞猛进。
重要的是他一直饱读诗书,尤其喜欢研读儒家经典,他对治国也有很多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少年奇才。
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因病逝世,此时二十三岁的拓跋宏即位,开始了他的亲*之旅。
冯太后去世的时候,拓跋宏悲痛至极,整整哭了三天,他自知从小失去了母亲又没父亲疼爱,一直是太后照顾他并将他抚养成人,他还曾亲自对大臣说:“朕自幼蒙太后抚育,慈严兼至。”
亲*以后的拓跋宏吸取了很多汉人的经验,建太庙、制定声律等,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翻了很多之前的*策。
无论从官员的制度还是百姓生活水平、经济文化等方面,北魏整体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孝文帝为人也十分亲和,他勤*爱民不辞辛劳,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他经常和大臣们说:“人君最怕的就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只要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天下都可以变成一家。”
然而,孝文帝的传奇并不在于他的治国之道,而是他的感情经历。
身为一代君王,孝文帝身边有很多妃子,可是最为传奇的是他的第二任皇后冯妙莲。
冯妙莲是冯太后的亲侄女,虽然在辈分上孝文帝还要叫她一声姑姑,但是出身鲜卑族的他们却并不是很看重辈分的差距。
冯妙莲还有一个妹妹,当时她和妹妹同时入宫,虽然孝文帝更倾心于冯妙莲,但那时候冯太后并不同意立她为后。
传说冯妙莲姿色过人,妩媚十足,她的母亲叫冯熙,虽然是妾室但她却有倾城容颜,所以可以说,冯妙莲是继承了她母亲所有的优点。
因为过人的美貌,冯妙莲虽身为庶出但也享受着嫡出的待遇,在她还没出阁的时候冯妙莲的美貌就成了京城里人人津津乐道的奇闻。所以在冯妙莲姐妹入宫时,孝文帝才对这个冯妙莲一见钟情。
冯太后让拓跋宏立她妹妹做了皇后以后就将她赶出了宫去,但是冯太后去世以后拓跋宏就又把冯妙莲接了回来。
也许是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当初冯太后觉得冯妙莲那一副“狐媚”的样子根本不能担起一国之后的重担,而日后的很多事情都表明冯太后的眼光是正确的。
02皇后红杏出墙,拓跋宏口吐鲜血
没有了冯太后的阻拦,回宫以后的冯妙莲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拓跋宏对他十分宠爱,重要的是他们自小相识,每天总有说不完的情话。
就这样,拓跋宏的后宫自此成了冯妙莲的天下,皇上几乎每天都围着她转,无所不应,但所幸的是魏文帝并不是昏君,也没有因为女色耽误朝*。
后来,冯妙莲还使了计策把妹妹从后位上拉下来自己做了皇后,方便她掌权和专宠。
可皇后什么样子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虽然近臣也对拓跋宏有所劝告,但他却还是会站出来替冯妙莲辩驳,日子久了冯妙莲知道皇上偏爱自己,于是终于慢慢地原形毕露了。
得了宠的冯妙莲非但没有行事更加小心谨慎,反而恃宠而骄,嫉妒心越来越强,导致拓跋宏后来想再看一下其他妃嫔她都会立刻变脸,丝毫没有一点儿母仪天下的风度。
而且之前冯太后在世时她为了偷懒也根本不去太后宫里请安,只是一味地称病,后来还是冯妙莲有一次真的生病了,冯太后才找到机会把她送出宫去。
如果只是性格上的缺陷也倒罢了,但可怕的是这个冯皇后的的确确是个不成大器的坏人。
据说有一次,拓跋宏的另一位妃子高照容正在和自己的孩子亲热,她的孩子就是拓跋宏的第二个皇子元恪,然后正好被冯妙莲给撞见了,结果一直没有一儿半女的她看到这一幕,突然心生嫉妒,遂起了杀心。
冯妙莲找了个机会*死了元恪的母亲高照容,然后在元恪这个孩子面前假装伤心试图笼络他。
她对元恪说你的母亲死于非命我也很伤心呢,但是从今以后我愿意好好照顾你,将你视如己出。
年纪轻轻的元恪对冯妙莲心生感激,还认了她做干妈,当时根本不了解情况的拓跋宏还以为冯妙莲是个喜爱小孩子、善良大度的人,后来他还将元恪立为太子,就为了能让冯妙莲日后有个依靠。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世界上也没有能装一辈子的人。
当拓跋宏因为忙于*务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的时候,冯妙莲却转身触碰了古代妇人的大忌,红杏出墙。
当时的拓跋宏不光是个工作狂,还他经常亲自带兵打仗,于是让他本就不好的身体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冯妙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对于拓跋宏一天不如一天的身体情况她也渐渐地没有了耐心,甚至在拓跋宏不能陪伴她时动了自己“物色”男人的念头。
宫里的高执事和双蒙等人当时风华正茂,人又帅气,于是都被冯妙莲看上了,后来在皇后的“暗示”下两人经常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有一次又适逢拓跋宏御驾亲征,冯妙莲照例找来了自己的相好,她以为拓跋宏不在宫里她就可以一人独大,可她不知道宫里的眼睛们都在盯着她,最后导致事情泄露,也是她自作自受。
拓跋宏本来有一个妹妹叫彭城公主,因为驸马死得早所以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冯妙莲有一个弟弟叫冯夙,平日里也是仗着姐姐的威风到处作恶的人,后来无意中他看到了彭城公主便对人家一见倾心,于是他求姐姐帮他想办法。
古代公主改嫁岂是小事,可是这对姐弟偏偏仗着皇后和国舅的势头妄图逼公主就范,彭城公主不堪受辱于是连夜逃出城去找拓跋宏求救。
见到拓跋宏以后,彭城公主第一时间就将冯妙莲做的龌龊事告诉了他,当时疲惫交加的拓跋宏闻讯以后气得立马口吐鲜血,给孱弱的病体又来了重重一击。
后来拓跋宏带着妹妹气势汹汹地回到了宫中,他先是下令将高菩萨凌迟处死,后又找来冯妙莲问话。
可是冯妙莲一见到拓跋宏就拿出惯用的“装可怜”伎俩,而拓跋宏还就偏偏吃这一套,她一哭,拓跋宏立马心软了。
拓跋宏随即遣散了身边的侍卫,自己留下来单独和冯妙莲说话,冯妙莲抱着他就开始大哭起来。
拓跋宏看着眼前的冯妙莲好像终于明白了什么,于是他的脸从刚才难以压制的愤怒突然转为平静,没有丝毫波澜。
也许终于知道自己宠错了人,也许终于明白人的本性不是用爱就可以被改变的。
拓跋宏从此以后几乎没有管过冯妙莲,即使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即使宫里人人都以为皇上已经不打算追究皇后的大错了。
03立下遗诏处死皇后,拓跋宏成为一代英主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拓跋宏后来也是这么做的。
公元年4月26日,孝文帝拓跋宏因为长期劳累加上心中忧郁导致身体难以恢复,病逝在宫中,年仅33岁。
随后,皇子元恪继位,也就是冯妙莲认的那个义子。
元恪继位后,冯妙莲不胜欢喜,她不仅丝毫没有为疼爱了她一辈子的拓跋宏掉一滴眼泪,还手舞足蹈地畅想着以后在皇宫一人独大的神仙日子。
就在冯妙莲做着美梦的时候,突然一群士兵冲进她的宫里,随行的是一个太监总管,他手里拿着一道圣旨和一杯*酒,对冯妙莲说:“陛下有旨,赐皇后*酒一杯。”
“你说谎!陛下那么宠我怎么会*死我!”
尽管冯妙莲拼命挣扎,等太监读完了圣旨以后她还是终于瘫软在地。
“皇后失德,自绝于天-----”
于是,几个士兵按住冯妙莲将*酒灌了下去。
按照拓跋宏遗嘱,冯妙莲死后被追封为“幽皇后”。
原来,在拓跋宏病重弥留之际,他就秘密召集朝臣交代了诛杀皇后的事情,他说在他死后,会同时将皇后处死,否则必定会有亡国之灾。
大臣们无不为之动容,齐声叩拜拓跋宏:“皇上圣明!”
拓跋宏能在国家和个人情欲面前保持绝对的冷静理智,这对一个帝王来讲是十分难得的。
帝王本就被视为国家的真龙天子,无人敢违逆其意愿,若都沉迷于七情六欲不顾江山社稷,何来中华如今的锦绣河山。
我们要铭记历史,更要记住明君。
参考信源
中华网《皇帝临终前说:我死后,杀掉皇后,否则国家必亡!大臣:陛下英明!》
百度百科---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年仅33岁驾崩,临终前为何下令赐死心爱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