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眼看大势已去,在4月25日跟随太监王承恩爬到煤山之上,在一颗老槐树上自缢身亡。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经过了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一刻轰然倒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崇祯做了亡国之君?
财*困难
在崇祯元年,宁远城的守*发生了哗变,这些士兵曾在袁崇焕的带领下,打退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次进攻,取得了宁锦大捷。这些久经阵仗的沙场老兵已经四个月没有拿到*饷了,他们曾向辽东巡抚请愿,甚至闯入辽东巡抚的卧室搜查,最后也没发现一文钱。其实这不是辽东巡抚克扣了,也不是户部克扣了,而是当时朝廷确实没钱了,拿不出银子来发*饷了。
崇祯元年,大明王朝的财*收入大约是万两白银,扣除掉往年的欠账只能下多万辆白银,而当年的*费就高达万两白银。朝廷一年的财*收入都无法满足*费的需求,更别说来发展民生了。跟后金的战争已经拖垮了大明王朝,财*问题在崇祯一朝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天灾人祸
崇祯二年,陕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当时一年多没有下雨,农民是颗粒无收。百姓靠啃树皮,吃草根度日,最后树皮啃光了,草根吃完了,只能吃观音土来充饥。观音土吃下去不能消化,没几天人就不行了。朝廷派当时的礼部侍郎马懋才前往灾区视察灾情,马懋才回来后向崇祯皇帝禀明陕北的灾情,崇祯皇帝当即下旨减免陕北的赋税,并责令相关部门调拨十万石粮食运往灾区。
然而这十万石粮食还没有出京城,就被户部的官员克扣了五万石,到陕北后又被陕北巡抚克扣了两万石,到知府那里再克扣两万石,县令再克扣一万石,当地的乡绅还要替百姓带领五千石。最后发到百姓手里的仅仅有五千石,这点粮食对灾民来说就是杯水车薪。李自成的起义*则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百姓的拥护,甚至有“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响应。可见当时朝廷官员的人祸要比天灾更为要命。
朝*腐败
明朝*队实行的是屯田制,朝廷发给士兵的*饷仅够他们日常的开销,而主要收入则是这些屯田。到崇祯时期,*队内部的腐败变得十分严重,士兵们的屯田被将领们兼并,士兵没了屯田也就没了生计。于是很多卫所的士兵就逃走了,朝廷只好在社会上招募闲散人员来当兵,而这些人当兵只是为了*饷,必然导致明*战斗力普遍低下。
为了惩治腐败,崇祯在朝堂上提出了“文官不爱财”的口号,可是没有得到大臣们的响应,因为在当时,文官不爱财是不可能的。当时卖官鬻爵的现象十分严重,巡抚一级没有五六千两银子是拿不下来的,知府一级至少也需要两三千两,这些人买了官之后必然会想尽办法把这银子给赚回来。
迎来送往对当时的官员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上级的账目出现了亏空,下级需要拿自己府库的银子来帮上级填补,自己的缺空只能靠自己日常盘剥百姓来弥补了。朝廷的高级官员路过自己的管辖地,自己需要巴结他们,给他们送礼。自己任期满的时候需要回京述职,为了更好前途也需要自己上下打点。仅一个县令每年在迎来送往上的开销大约需要一百两左右。
对手实力强大
万历年间,明*联合女真叶赫部共计十一万大*围攻后金,爆发了萨尔浒之战。明*分五路进攻后金,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将明*各个击破,最后以明*的惨败而告终。之后的几年内,努尔哈赤占领辽东七十余城,辽东的防务问题成为了崇祯一朝最为头疼的问题。更为尴尬的是,自从明*与后金开战以来,几乎没有取得过像样的胜利,明*号称的“宁锦大捷”也仅仅是一场被动防御战的胜利。
崇祯年间,*府官员对百姓横征暴敛,*队更是犹如强盗肆意掠夺百姓,甚至为了邀功,竟然拿百姓的头颅来冒充斩获的清*的首级,杀良冒功的现象屡禁不止。百姓们对此是怨声载道,而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为了跟崇祯争夺江山,一方面整肃*纪,对百姓是秋毫无犯,另一方面是剿兵安民,每到一个地方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于是迅速的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而明朝则逐渐的丧失了民心。
崇祯皇帝性格和能力的弱点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十万清*绕过山海关,先后攻破遵化,三屯营兵锋直指京城,顿时朝野震惊,此时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前来勤王,将皇太极击溃三十余里。京城之危暂时解除之后,崇祯以商议赏银为借口,将袁崇焕骗到皇宫后逮捕。这个举动引起了关宁铁骑的不满,袁崇焕的副将祖大寿率领关宁铁骑退出了战场,撤往辽东。当皇太极听到袁崇焕被捕后,去而复返再次进攻北京,崇祯派人到牢里动员袁崇焕召回祖大寿,之后祖大寿受到袁崇焕的感召率领关宁铁骑再次返回战场。
后来朝堂上便有人利用崇祯多疑的性格弱点,诬告袁崇焕和内阁成员钱龙锡相互勾结,在拖了八个月之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至此大明王朝最后一个能抵御清*的将领被崇祯的多疑给害死了。崇祯对武将和文官的不信任贯穿了整个崇祯一朝,当时有官员提出将太子移宫南京以防不测。当时的南京有一整套的行*体系,即使北京陷落了,南京也能迅速的使朝*运转起来,但崇祯疑心太子移宫南京后会自立为帝而作罢,至此挽救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机会也丧失了。
崇祯继位后勤俭节勉,兢兢业业,但是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崇祯一朝,不乏爱国将领和文臣来挽大厦于既倒,甚至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但是崇祯在猜测多疑的性格下,做出了自毁长城的举动,最后落了个国破身亡的下场,不过崇祯也算恪守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组训!
讲述我所了解的历史,给你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