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看过《甄嬛传》的朋友都听过这首《红颜劫》,寥寥几笔就把深宫女子的爱恨情仇写得缠绵悱恻、无奈黯然,最终这些如花似玉般的女子都成为了宫斗的牺牲品。
除了女主甄嬛之外,很多人都对倚仗专宠横行六宫的华妃年世兰又恨又爱,恨的是她专横跋扈手里染了多条人命,爱的是她对雍正的痴情一片,以碰壁而死来表达自己的绝望,最终雍正还是给了她敦肃皇贵妃的谥号。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也确实有年世兰这个人,并且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年妃的儿子又为何不是弘字辈呢?
01出身名门入府即贵
年世兰这个名字是小说中的人名,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知其真名,在古代女子不配有名字的情况下,最终以一个“氏”字来代替她的名字,因此“年氏”就是她的姓名。别看在史料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但她的出身不容小觑。
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其哥哥年希尧曾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另一个哥哥年羹尧更是大名鼎鼎,官拜抚远大将*、太保,当然这都是后话。但是在年氏还小时,父亲与哥哥们在朝堂也都有了较高的建树,后来皇四子胤禛获封亲王,年家自此傍上了雍王府这条大腿。
有了这样的名门出身背景,年氏由此被康熙指婚,直接成为雍亲王的侧福晋。在清朝高官内眷的“配置”是一正福晋,两侧福晋,当时雍亲王已经有了几房侍妾,其中就包括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年氏入府即贵,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成为了雍亲王的女人。
02雍正宠爱众妃之首
年氏虽然是后进门,却深得雍正的喜爱,如果入府就是侧福晋说明不了问题的话,从雍正继位后册封后宫同样可以看出对年氏的宠爱。雍正继位后,正福晋乌拉那拉氏顺理成章地成为掌管六宫的皇后,皇后的位子没有犯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基本是无法动摇的。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雍正直接把年氏封为贵妃。在后宫中除了皇后之外,依次排列下来的妃嫔位分是皇贵妃、贵妃、妃、嫔等等,与年氏在雍王府时同样为侧福晋的李氏只被封为齐妃,年氏却得了高于她的贵妃位分,成为了众妃之首,可见雍正对其喜爱程度。
或许有人会联想到《甄嬛传》中年世兰跋扈、善妒的骄纵模样,无外乎是倚仗自己哥哥年羹尧抚远大将*的地位恃宠而骄,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也许有这样的成分在里面,毕竟后宫与前朝也是息息相关的,但是从年氏死后雍正与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完全可以看出雍正对她极其宠爱。
03死后追封钦指合葬
年贵妃身体一直不怎么好,雍正三年十一月为了给她“冲喜”,雍正下旨将贵妃年氏加封为皇贵妃,成为了副后般的存在。但是这样的封赏也没有留住年皇贵妃的性命,最终还是撒手人寰,雍正为此悲痛不已,“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追封其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由于之前没有皇贵妃的的殡葬规格,礼部人员匆忙筹谋,结果因“仪仗草率”,从尚书至侍郎四人俱被议罪;诚亲王允祉因年皇贵妃丧事“推诿不前”被追究“恶逆之罪”,皇帝因妃嫔丧事而治罪兄弟,于清朝雍正属于第一人,但也可见雍正对年皇贵妃的宠爱程度。
雍正在继位之初以示恩情,就把兄弟允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葬入了康熙的陵寝,有了这样的先例,以雍正对年皇贵妃的宠爱自然钦指与她合葬在一起,年皇贵妃因此而获得葬入泰陵的殊荣。只是雍正在位时泰陵还没有修好,在雍正死后,“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
04子女皆殇雍正赐名
《甄嬛传》中雍正为了提防外戚专权、篡位,给年世兰用了“欢宜香”以防止她怀孕,导致年世兰终生无所出。而在历史上的年氏却为雍正生下了四个孩子,三子一女,从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嗣。
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福沛。”看到这里,有朋友问题就来了,雍正的儿子都是“弘”字辈,为何年妃的儿子却不是呢?
其实年妃生的这三个儿子起初也是取名为“弘”字辈,只是三个儿子“皆殇”,均早夭,活得最久的八阿哥福惠,在世时名字为弘晟。弘晟后来在八岁的时候也病逝。本来年妃去世就让雍正伤心不已,留下个儿子还是个念想,结果这个念想也没了,只能给予极大的封号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于是雍正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八岁的皇子就被追封为亲王,这是雍正三十多岁才得到的殊荣,而且当时年过18岁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不是。是雍正对弘晟本人的喜爱也好,还是出于对年妃的宠爱爱屋及乌也好,总之雍正再次打破清宫幼殇皇子的前例,同时为三个儿子分别赐名福宜、福惠、福沛。
可以看出雍正对年皇贵妃的感情确实深厚,都说帝王无情,但雍正却为年皇贵妃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先例。在遵循守旧的古代,雍正能够为年皇贵妃做出如此惊人举动,又怎能说他无情呢?
05小结
历史上的年氏时时得到雍正的宠爱,不管生前还是死后,都拥有着高人一等的尊贵位分,甚至连她的儿子也为此跟着尊享殊荣,并不像《甄嬛传》中那样让雍正时刻地提防。真正的年氏因体弱多病而早逝,而不是剧中的年世兰那样死得那么悲壮。
正因为雍正对年氏如此的宠爱,所以死后要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而他们的儿子不是“弘”字辈完全是另一种恩赐。正如不避皇帝讳的十三弟胤祥,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一样。细细品味我们能够了解到,雍正其实是一个非常珍惜而又重感情之人,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冷血无情。
参考资料:《红颜劫》《清史稿》《清世宗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