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郑州服装业被偷走的十年
TUhjnbcbe - 2022/11/23 21:45:00

从年爆发经济危机至今,郑州服装业恰好走过激荡十年。

十年是一个节点。十年前,是郑州女裤的巅峰时刻——郑州一年生产的化纤女裤,连起来能绕地球3.5圈,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半壁江山。

十年后,郑州服装似乎再未有大的突破——没有产生诸如常熟波司登、泉州七匹狼、温州森马这样的领*企业,也未有一家女装企业年产裤子超一千万条。

这其中,一些不利因素重重叠加,设计研发弱、豫派女装偏老气、*府支持力度不够、女裤单品向全系转型的挣扎、产业链不完善……导致后来的这十年中,郑州服装有掉队之嫌。

以至于,有人说郑州服装错失了*金十年。

十年困局说法是否成立?郑州服装缺失了吗,又缺失在了哪里?

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

图/河南商报记者杨东华

这十年错失了哪里?

郑州本土一家女裤企业里包装好的裤子

故事从十年前说起。

十年前,“全国女裤看郑州”叫响全国,以梦舒雅、娅丽达、逸阳为代表的十多家郑州女裤企业,通过开新闻发布会、出展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央视大手笔做广告、引入影视明星代言等方式,打品牌、造声势,集体站在了行业的顶端。

这批服装人把女裤批发档口做成了品牌连锁企业,并第一次将女裤作为服装的细分品类,带至巅峰。

年底的数据显示,郑州市共有服装生产企业多家,全市服装拥有自主品牌多个,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其中,年产化纤女裤1.6亿条,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郑州女裤已成为全国化纤女裤的领头羊。有梦舒雅、娅丽达、逸阳、黑贝等6家年生产量超百万条的领跑企业。

那是属于郑州女裤的高光时刻,凭此郑州斩获“女裤之都”殊荣。

十年倏忽已过。郑州女裤还在发展,它享受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国家中心城市、航空港区、一带一路的*策加持,横贯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和物流枢纽优势,积淀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等等。

这些优势有目共睹,支撑起了郑州服装十年发展壮大的主基调,这是我们这组报道的大背景和前提。

那么,为什么还要说郑州服装错失了十年?这十年,与深圳、广州、杭州服装强市相比,郑州服装究竟缺失了什么?

从品牌角度看,郑州服装行业尚未诞生出类似食品行业中三全、思念、双汇、卫龙等豫籍领头羊品牌。

河南省工程学院服装学院院长、教授张巧玲,则分别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阐述了郑州服装十年来错失的机会。

“纵向对比,郑州女装还在发展,但是速度降了下来,在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建设上与一线城市比偏弱,这很大原因是需要很强的资金来支撑。”张巧玲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横向对比,郑州服装落后于深圳,十年间诞生了著名商标和品牌,但是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缺少。”

从批发角度看,郑州服装专业市场多为二级批发市场,缺少一手货源和原创品牌。银基广场总经理苗俊雅说,“郑州与广州、杭州专业市场的差异在于,他们是一手货源市场,得到的资源和机会更多。”

从设计研发角度讲,郑州设计行业土壤贫瘠,缺少大IP,人才难留。郑州轻工业学院服装系教授王建伟曾说:“河南的产业生态及设计师生存状况并不理想,行业的商业环境比较疲软,对设计师的培养土壤有待完善。”

郑州市服装协会会长陈勇斌看来,“和传统服装大省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相比,在品牌影响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创新设计研发能力更为薄弱。”

郑州服装上市企业为零

郑州本土一家服装企业的生产车间

郑州服装十年,发展是主基调。不过,我们这次抛开发展,主要剖析十年发展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郑州服装全产业链涉及面辅料、生产研发、品牌销售、物流仓储等内在环节,以及*府支持、人才引进等外部因素。

第一个要说的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品牌打造。

从服装上市企业角度来看,知名的上市公司有:净利增长表现最好的九牧王,位于福建泉州;年利润率超过22.85%的比音勒芬,属于广州;朗姿股份属于北京;年营收亿元的拉夏贝尔,以及利润率达34.49%的地素时尚,均产自上海;净利润连续10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的歌力思,来自深圳;太平鸟产自宁波,“中国夹克之王”七匹狼位于福建,海澜之家产自江苏江阴,美特斯邦威创于浙江温州……

从这份名单看出,服装上市企业大多位于宁波、温州、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南部沿海城市,没有郑州服装企业的身影。

再从城市角度来看,福建泉州诞生了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劲霸、利郎等知名男装品牌,位于泉州的晋江系运动鞋服在行业内同样如雷贯耳,诞生了贵人鸟、安踏、匹克等品牌,曾经有9家晋江(籍)的企业入选“中国服装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强”名单;浙江温州诞生了森马、奥康、报喜鸟、红蜻蜓、乔治白、乔顿、法派、庄吉、夏梦、飘蕾等知名鞋服企业;浙江宁波,诞生了雅戈尔、太平鸟、GXG、罗蒙、杉杉、唐狮等一线服装品牌。

嘉兴平湖有个羽绒服大本营,目前羽绒服产量已占到全国50%以上,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亿元,并涌现出了飞灵飞逊、杰克范等一批新型羽绒服ODM品牌企业。

广州新塘镇,则诞生了“年生产2.6亿条牛仔裤”的奇迹,它是全国闻名的牛仔之乡,服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一个镇带动了两千多家牛仔制衣及相关企业。

这些城市从羽绒服、牛仔、运动鞋、男裤等某个服鞋单品切入,并依此做大做强,形成带动城市发展的经济引擎,成为城市名片。

作为对比,郑州服装产业优势在女裤,孕育有梦舒雅、娅丽达、逸阳、戈洛瑞丝、纽伦、新丝路等几家郑州女裤品牌。但遗憾的是,郑州女裤销售覆盖面较窄,95%在东北、西北、华北市场,真正占领全国市场的女裤品牌尚不足5%,占领全球市场的几乎为零。

郑州未能形成号召力的产业集群,也未诞生一家服装上市企业。泉州不少服装品牌发源于当时的石狮服装集散市场,郑州同样经历了银基、锦荣、世贸等批发市场的辉煌时代,但是却未能如泉州一样,孵化出蜚声国内外的领*服装品牌及上市公司。

“郑州女裤没有抓住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河南省服装协会会长李刚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及此痛心疾首,“我曾经在年左右提出郑州女裤‘三五工程’,意思是3-5年时间,使郑州出现3-5家年产千万条女裤的大集团,30-50家年产万条女裤的大企业,-家年产百万条以上的女裤企业,实现女裤产量30亿条、产值0亿元。”

现实未能如他所愿。

截至目前,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年产女裤数量超过一千万条的女裤企业没有一家,女裤领导者领秀集团(含梦舒雅及领秀品牌),年产女裤仅仅有万条,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女装企业只不过两三家,年郑州女裤生产总量约7亿条。

在李刚看来,郑州女裤只有尖刀班,没有尖刀营,第一方阵力量不够强大,比品牌比不过深圳,未形成领头企业,未形成产业集团*。

反观省外市场,通过一个服装单品形成集群,进而带动城市发展的例子并不鲜见。同样是裤子,广东的创兴牛仔,单个企业月产裤子10万条,杭州的汉帛,年产女装1多万件(套),杉杉、雅戈尔、七匹狼等企业集团年产值都在百亿元以上。波司登更是依靠羽绒服,带动长三角数千家羽绒企业,一举将常熟带至中国经济百强县榜首,支撑起了常熟经济的半壁江山。

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刚受访时认为,东南沿海城市属于服装产区,河南为销区,这种特性决定了品牌的诞生多发生在产区而非销区。

女裤向女装转型的挣扎

服装模特

那么,为什么没有诞生一家国际品牌乃至上市公司呢?

当然,郑州未诞生上市公司的原因,与创始人的战略导向有关,郑州服装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其在财务和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缺失了融资机会。

此外,一些女装品牌专心做ODM,甚或沉醉于打造“中国女裤贴牌中心”。在他们看来,给其它企业做ODM,反而利润更大。做品牌涉及到了供应链和库存风险,稍有不慎,品牌的坠落在旦夕间;但是ODM是根据客户需求按需生产,不存在库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不存在欠账,模式轻松,而且利润率远远高于品牌。

静水流深。表面上,他们品牌不张扬,但很可能在闷声发大财。

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历史原因。娅丽达董事长赵孙立说:“近几年,郑州女裤企业纷纷从单品类向全系列转型,转到现在,还不能说成功,但是我觉得都转过来了。”

这句话揭示出了郑州女装企业十年来一直面临的一个纠结——做女裤单品,还是女装全系列?这是困扰郑州女装向前发展的症结之一。

张巧玲说,“从女裤向全系列转型,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和成本,包括了研发、市场拓展等方方面面,遭遇过转型低迷期,基本上转过来了,但是要交学费的。”

领秀公司总经理陈勇刚说,如果经受住诱惑、坚守女裤,或许会过得很滋润;但是只要做品牌就牵涉到代理商、加盟商,女裤坪效低、代理商的压力等逼迫品牌不得不涉足上衣,但转型女装后,表面过得很风光,实际上甘苦自知——这成为了所有问题及挣扎的根本,让服装企业陷入纠葛——过去失落的十年,归根到底,成也品牌、败也品牌。

“女裤单品容易做,但是全系女装就很难,它考验的是整个服装产业链的整合,一个品牌背后可能有上百个工厂来为他生产供货。”业内人士称。

精力过分聚焦在女裤单品向全系转型上,就造成了在打造品牌上的分身乏术。

豫派=土气?

今年郑州国际时装周的走秀

不单单是无一线品牌,而且郑州服装土气。

不少郑州服装人有类似经历——郑州女装因为不够时尚,而备受广东、浙江等省份消费者诟病。

深圳南油市场是中国商业化原创设计师最集中的区域,这里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设计师资源,其中一部分海归设计师回国第一站就选在了深圳南油。依靠拔尖的设计研发优势,深圳成为服装设计之都。

相比,豫派服装年轻化和时尚度不够,主打中大淑款。原因就在于,郑州设计时尚文化氛围有待完善,原创设计人才缺乏,与一线和国际时尚无法接轨。

“市场决定生产,郑州服装依托河南市场,而河南市场本身消费能力和对时尚的认知,与一线沿海市场存在代际差。”温州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运营总经理关玉飞受访时说,“服装行业乃至时尚产业,本身是一个系统生态,拥有上下游链条的城市不多,时尚产业发展好的城市对次级市场的虹吸明显。”

银基广场总经理苗俊雅说,“郑州服装时尚度在提升,但还是偏老气,因为设计师跟不上,看你更新速度够不够快。”

李刚认为,河南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资源没有被充分激活,只是抄版走不通。

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感触最深的是,郑州服装在产业生态方面的不足。服装产业链有很强的竞争壁垒,是人员密集型行业,又比较看重产业集群,需要从面辅料到拉链、设计打版、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到销售等各个环节,才能合围形成真正好的生态和产业体系。人员、产业各项要素集聚,缺一不可。

人才困局

郑州本土一家服装企业备战今年的双十一

为何郑州服装会给人土气的感觉?这就牵涉到了服装的第四个短板,设计研发薄弱,服装人才缺乏。

张巧玲说,河南工程学院每年招聘与时尚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人左右,毕业后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会留在河南,毕业后五年内仍从事服装时尚行业的学生比例在百分之五六十。

而很早之前,曾有“河南服装设计人才孔雀东南飞”的说法。年,宋瑞萍从河南省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她是第一届学生,当时仅有9个毕业生,大部分同学远赴广东、浙江等地,她也去了广东湛江。

过去的郑州,没有服装研发、设计人才成长的土壤。这是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时,企业家、设计师共同提到的一个问题。

牡丹羊绒是一家做精纺羊绒面料系列服装的品牌,虽然是本土品牌,但是其总经理坦言,除了面料生产和成衣销售环节在郑州体现,品牌的研发设计团队基本上都安排在杭州。“杭州的服装土壤要比郑州更好一些,在那里更容易接触到新的设计理念和时尚走向。”

以娅丽达为例。娅丽达在转型做上衣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研发、设计团队的建设。

最初,娅丽达选择跟一个韩国女装研发设计团队合作,但结果并不是特别美丽。娅丽达研发总监兼贴牌事业部总监赵珂曾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合作不顺利的原因之一,是当时团队带来的设计理念和研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娅丽达消费者的审美等需求。

一年多之后,这场合作终止了。娅丽达决定培养内部人才。研发、设计团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在娅丽达转型女装的探索期间,赵孙立坦言,原来的女裤研发设计人员、甚至连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都走了一批。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前的郑州,根本就没有女装品牌,就算是挖了人才,也留不住。”赵孙立一语道破。

郑州不少服装品牌企业是从批发市场转型而来,没有研发设计团队,在国际上捕捉信息不够。

面辅料不发达,产业链难闭环

女主播通过网络向网友介绍裤子款式

再往前追溯,影响研发设计及人才的源头,就是面辅料环节。

从服装产业链来讲,面辅料是源头和硬件,是设计研发的核心,却也是郑州服装的第五个短板。

国内的纺织业龙头在浙江柯桥、江苏南通,有“国际纺织之都”美誉。早在年,位于柯桥的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就突破了亿元,市场经营商户近3万户。亚马逊网站窗帘销售前三均为柯桥家纺企业,柯桥是中国乃至全球纺织业的“风向标”、“晴雨表”。

相比,郑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坐拥6大国棉厂,颠峰时,浩浩荡荡10万纺织大*,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

然而,早期的棉纺产业优势未能持续到当下。目前,郑州面辅料市场不够完善,这直接影响到下游的设计师研发及成衣生产。

一家私人定制品牌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日常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面料会从所在面料市场上直接选取,其他的,多数从广州等一线城市入手。“布料是最让设计师头疼的,也是很耗费精力的。”该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郑州本地面料商经营思维偏传统,导致其与设计师的合作难以促成。原创设计师联盟创始人蔡英华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与一线城市的面料供应商合作,对方会在免掉前期面料研发成本,在设计师打版后,也会相应分享给面料商,让其借此推广面料;在这种合作下,双方互推,往往能实现共赢。“但郑州的面料商经营思维太传统了,纯买纯卖,这也是合作不够的原因之一。”

那么,要自己狠下功夫投入面辅料吗?这就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印染是一个“四高”产业。

“首先是高污染,绍兴、嘉兴、苏南等地已经深受其害,回头治理需要极大成本。它还有这些特点——需要大量用水的高耗能,占用资本很大的高投入(装备、工业厂房、用地及流动资金),以及竞争激烈的高竞争产业(没有上千家纺织企业难以形成集群)。”李刚向河南商报记者解释。

印染的“四高”危害,决定了其并不适合在郑州落地生根。

那只“看得见的手”

不管是上述提到的缺品牌、缺研发、缺人才还是缺面辅料,都归属为左右服装产业的内在因素。而从外在分析,*府是否足够支持,则是影响服装的外在因素。

不少服装人在受访时均提及,*府对郑州服装支持力度不够。

业内称,*府是否支持,首先在顶层设计以及重要文件要有体现。河南十三五规划及年河南省*府工作报告,对服装均未有提及。

不过,郑州工业体系的七大主导产业里,品牌服装制造在列。

事实上,*府对服装企业有过支持。

河南商报记者查悉,年纺织服装周刊报道数据显示,二七区建设过程中,将服装产业作为全区强力推进的六大产业集聚建设项目之一,每年财*列支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女裤产业发展。

年3月20日,中国服装协会、郑州市人民*府联合主办“郑州二七杯”首届中国女裤设计大赛。该次专业大赛再次奠定了郑州女裤在全国的地位与影响力。

同样在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郑州市*府出资70%租赁了0平方米的大厅,组织郑州纺织产业园6家服装企业一同参展,作为郑州裤装企业的代表集体亮相。

年5月20日,由郑州市工信委主办、郑州市服装协会承办的“中国·郑州十大服装品牌”发布会上,郑州市*府首次斥资万元,对梦舒雅、娅丽达、逸阳、太可思、渡森、纽伦、戈洛瑞丝、快乐屋、德亿斯顿、隆庆祥十大品牌企业予以奖励。

这是郑州首次以*府名义评选的十大服装品牌,是领*品牌的第一次精彩集体亮相,被认为是郑州服装发展史上具有“拐点”意义的事件。

不过,这些支持在一些服装人看来,还远远不够。

“郑州对服装的支持,不需要遍地开花,但一定要重点突出。”张巧玲说。

“根源在于*府不够重视,产业关系不发达。*府的资金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州服装业被偷走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