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的*巾*,走到一国之君的地位,并在历史上留下无数传奇,除了刘备自身的本领过硬,还与他不可或缺的运气有关。可是这个运气并没有一直伴随着他,哪怕他有虎将关羽张飞,有智囊诸葛亮,也仍旧抵不过最后的命运,蜀汉这个国家到了最后,仍旧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江山依旧在,只是不姓刘,怪谁?
刘备在世的时候尚且不能够完全战胜曹魏,更何况是稍逊风骚的刘禅,刘禅虽然有“阿斗”之名,但是他本人并非完全懦弱无能,不然他也不会和曹魏一直相持多年,而且有很多史实表明刘禅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君王。而且前期他有诸葛亮的帮助,虽然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已经油尽灯枯了,但是在他的指导下,蜀汉还是常有胜绩的。最后在亮死后,他的继承人蒋琬和姜维等人,也展现了才能帮助蜀汉的复兴,让蜀汉一直屹立于三国之中。如果没有最后刘禅专宠宦官*皓,没有乐不思蜀,没有忘记复兴的重任的话,蜀汉的存亡也未可知。
铁马冰河只是梦一场,其实在诸葛亮死后,人们就能够遇预见蜀汉的灭亡了,好在诸葛亮也预见了,只是他想要拼力再拯救一下蜀汉,于是他留下了两个接班人,一个是主导内*的蒋琬,一个是主导外部战场的姜维。
虽然亮之后,刘禅未再设立宰相之位,但是因为亮的临终上表,蒋琬相当于接替了宰相之位。蒋琬的才能很受亮的青睐,而且亮也一直在栽培他,所以即使亮逝世了,蒋琬也仍旧以复兴汉室为重任,并且一直朝着亮的梦想前进。不过他有一点和亮不同,那便是他主张大肆北伐,有些忽视后部的攻防,而亮主张内守外攻,就这一点来看,蒋琬还是稍逊一些。
蒋琬在位时为魏国做了很多贡献,不过最后也因为过度操劳而逝世了,好在会打仗的姜维还在,姜维和魏国作战多次,有胜有败,两方水平处于相持阶段。但是姜维毕竟一直在外作战,对于内*还是太远了,所以内部一旦有人对他不满,他便很难掌握*权。而接替蒋琬的费祎,就和姜维的意见不大一致,因为他不同意姜维的北伐,因此对于姜维的兵力缩减了不少,也间接造成了后来的江油被袭击一事,所以他有一点和姜维的想法倒是一致,那便是不太注重后方的防卫工作。
因为后方的虚空,让魏国有了可乘之机,魏将邓艾对于江油的偷袭,让蜀国猝不及防,以致于很快就被魏国长驱直入了。虽然姜维费力抢救,但终究无济于事。在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那便是在姜维率领众将士同魏*奋力拼搏的时候,前方来报,说刘禅已经投降了,听到这个消息姜维仍旧没有放弃作战,可是其他兵将都没有斗志了,因为他们都觉得既然皇帝都投降了,那么自己为了皇帝这么拼死拼活的,不是自找苦吃吗。无奈之下,姜维也只有选择投降了。
于是就在魏国占了天时,蜀国失去了地势和人心的相互作用之下,蜀国最终被魏国吞没,那些复兴汉室的梦想就此成为了空话。于是从此以后,江也山依旧在,只是不姓刘,这可能要怪刘禅,怪他后期的专宠宦官,迷失信念,还有最后一刻的懦弱不争。也可能要怪姜维,怪他没有记住诸葛亮对后方的重视,没有考虑到后方防备的重要性。还可能要怪*皓等人,怪他们只知道在内部争权,不知道国之不存,何来的权。
不管怎样,都很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