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共13章49目条,7万多字。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特别是对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的内涵进行了系统性阐释。以系统的方法把握“十一个坚持”,既要聚焦本体论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原创性贡献,又要把“十一个坚持”放在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既要对每一个“坚持”进行深入阐释,又要将“十一个坚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既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理论高度来理解其指导意义,又要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出发把握其实践价值,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十一个坚持”有机联系、协调统一的系统性。
历史维度
在中国共产*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系统思维视域下理解“十一个坚持”的第一个维度是历史维度。*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法治是中国共产*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刻回答了过去*领导法治工作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取得全面依法治国新的成功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为追求法治、探索法治进行了艰苦奋斗,为建设法治、厉行法治进行了不懈探索,为推进法治、完善法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中国共产*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把握“十一个坚持”的内容,有利于突出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运用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一)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的*治立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人百年光辉历程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的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两个重要历史经验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人*治立场方面重要的历史经验。要深刻领悟“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就要首先明确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治立场。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要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健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依照宪法法律治国理*与依照*内法规管*治*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领导与人民立场一体两面、密不可分,是法治领域中国共产*百年历史经验,“你为了谁,决定谁支持你”的具体体现。
(二)要准确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路径
坚持理论创新是强调科学思想的引领,坚持独立自主是强调自力更生的发展,坚持中国道路是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三方面的历史经验共同造就了*的百年历史经验从弱到强的成功路径。要深刻领悟“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就要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在法治的思想理论方面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同时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绝不能在法治建设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科学理论为引领、以独立自主为姿态,牢牢站稳法治领域意识形态阵地,打破西方法治中心论,探索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法治道路选择问题上,既要内心坚定旗帜鲜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又要虚怀若谷广泛吸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
(三)要牢牢抓住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品格
坚持胸怀天下强调的是共产*人胸怀家国大义、国之大者,为世界谋大同的气度。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外部强敌环伺、内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坚定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宏阔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战略思维。立足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这一实际,强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挑战、防范风险,坚定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与中国共产*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十个坚持”都以*的领导、人民至上为开头,以抓“关键少数”、自我革命为保障,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宏观历史背景。
理论维度
以《纲要》学习为抓手
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体系性与逻辑性
系统思维视域下理解“十一个坚持”的第二个维度是理论维度,即应当注重对“十一个坚持”要素、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有机联系、协调统一的系统性,在每一个部分中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规律。《纲要》以“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为贯穿全书的鲜明主题,紧密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系统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正确道路、首要任务、时代使命、总抓手、工作布局、重要环节、迫切任务、基础性保障、关键所在,突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性与逻辑性。
(一)要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正确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正确道路主要指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的前三个内容,即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者共同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治方向。走什么路,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法治,应该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法治实践现实决定。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资本主义法治保护抽象的法律权利,即更多是资本主导下维护强者平等攫取利益的机会,规则服务于资本。而社会主义法治规则服务于人民。我们不仅在宪法中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也能“全国一盘棋”,真正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如果说西方法治体系是为了保护掌握立法、司法话语权的资本的利益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是为了真正保护人民群众。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得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理论观点。*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民立场的根本保障。
(二)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时代使命、总抓手、工作布局、重要环节、迫切任务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治立场
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中的第四到第九个坚持分别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时代使命、总抓手、工作布局、重要环节、迫切任务。不能孤立地看待这六方面的重要内容,而是要以系统方法,避免陷入单一零散的现象研究,要把握六方面内容的内在规律。一是要深刻把握六方面内容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治立场,在每一个方面突出由谁领导、为了谁、走什么路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要把*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四对辩证关系贯穿六方面重点内容始终。三是要分析这六方面内容与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性耦合关系,避免脱离中心任务,孤立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三)要牢牢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关键所在,做好“人的工作”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关键所在主要指“十一个坚持”中的最后两个,即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和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国共产*长期执*的地位决定了领导干部的作风是法治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满足这种需求的增长,关键在人,关键在法治工作队伍和领导干部。这支队伍具有人格力量,带头守法尊法学法用法,法治才能成为群众内心的信仰。治国必先治*,治*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实践维度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
发展“十一个坚持”的开放性与时代性
系统思维视域下理解“十一个坚持”的第三个维度是实践维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发展的实践中推进理论的发展,传承好“十一个坚持”中蕴含的*治基因与法治内涵。
(一)*治基因:全面依法治国“为了谁”“依靠谁”
中国共产*一直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造了很多先进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领导法治建设的法治基因与“压舱石”。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系统谋划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法治内涵:全面依法治国要“治未病”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表明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提升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就决定了,司法作为一种被动的矛盾化解机制,需要前置性主动矛盾化解机制的补充,在法治轨道上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做到深学、笃信、践行。以系统性思维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外在关系、内在逻辑,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其发展脉络、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对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系滨海新区区委*校教师)
来源:滨城时报